在中国“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的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为解决昆山市张家港河生态廊道存在的“生态基底差,工业遗存杂乱、河岸绿地综合服务效能低”等问题。本项目在国土空间规划、韧性景观修复、亲生物设计等语境下,通过多维度全流域的前期研究、体系规划引领,先行区段的示范设计,修复廊道生态基底,织补城市生态网络,重塑高品质滨水活力空间,打造了一条自然与文化融合的多元生态聚能廊道,为市民提供了亲自然的“漫游廊道”与亲生物的“自然研习”空间,实现了人境共生。


01 项目背景

张家港河生态廊道,链接沿线的湖荡、城市、水乡,是昆山市 “七横四纵”生态网络的南北重要廊道,全长42km,其中廊道北段为先行示范段,总长19km,面积约264hm2。

▲ 规划平面图


02 主题与愿景

本项目以建成“山水林田湖草城一体的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滨河森林廊道”为愿景,旨在通过贯通滨河两岸的绿道系统,打造亲自然的“漫游廊道”与亲生物的“自然研习”空间,促进人与自然的对话,回溯历史人文记忆,实现人境共生。


形成“一廊、六湾、十二境地、二十四洞天”的规划格局,以昆山传统文化、特色节气活动、农事体验活动、时间节点标识等构建洞天主题文化,融入健身运动、自然科普功能,打造市民共享的活力空间。

▲ 规划结构图

▲ 主题策划图


03 问题与挑战


如何通过多维度全流域的前期研究、以体系规划为引领,修复生态基底,织补城市生态网络,缝合被割裂的水城关系,重构近自然的生境系统,提升廊道的生物多样性。
如何提升河岸绿地综合服务效能,重塑高品质活力空间,打造具有昆山特色、自然与文化融合的“多元生态聚能廊道”,营造亲生物的游憩空间,完善滨河15分钟生活圈的公共空间网络。


04 理念与特色

“修复河道及两岸的“生态基”,重塑韧性的滨水生态带、营造多功能生境、提升生物多样性”

● 采用有限介入、低冲击开发的策略,打造韧性滨水生态带


利用原有水体、洼地、排水沟等构建河岸两侧的缓冲带,对地表径流进行截留和纳污,廊道北段全线实现了85%可渗水区域,减少暴雨径流,改善了城市的“热岛效应”;沿绿道沿线构建水下森林与表流湿地,织补破碎化生境,提高栖息地连通性。

项目建成一年以来,物种丰度提升35%,新发现了斑嘴鸭、苍鹭、黑水鸭、赤膀鸭、骨顶鸡(国家二级)、绿翅鸭等迁徙鸟类。



 ● 编织功能复合的农田林网,探索林地保育、湿地修复、耕地再生的“三位一体”韧性景观修复模式
沟通现状水系,修复废弃鱼塘内的水质污染与底泥污染,清淤后鱼塘的底泥作为农田土壤进行再利用,实现耕地再生;

确定高品质林地、湿地生境以及农田的位置与占比,利用复合类生境修复方式将沿河的闲置地、工业废弃地进行覆绿;


构建径向防风林+涵养林+景观林的特色森林系统;设计后湿地、林地、耕地、水域的占比调控为21.27%、10.33%、33.07%、14.85%。


并鼓励当地社区参与生态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和参与度。



营造多元生态聚能廊道,提升河岸绿地综合服务效能

 ● 多途径贯通交通断点,打造“全景”漫游廊道
利用4种连接方式、5种绿道模式贯通了两岸40处断点区域,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的滨河绿道系统,“自行车道与漫步道”依水就势而建,时而并行,时而分离,穿行于水上、林间、田陌与花丛中,看两岸美景,听河中隆隆的船运声,打造“全景”漫游廊道。

▲ 借用桥梁
▲ 利用闸站通道
▲ 管道下穿
▲ 借用市政道路


 ● 合理划定生态廊道规划红线,缝合破碎的城市生态斑块,打造生态感知的新热点
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结合区域生态质量评价法,筛选16处生态源地,依托沿路生态浅沟、林田、绿道等建设生物通廊,联系沿河公园与城市内部的生物栖息地。
▲ 沿河道生物通廊
▲ 沿河道生物通廊
▲ 绿道沿线生物通廊
▲ 水体沿线生物通廊
▲ 田林间的生物通廊


● 链接城市与社区,织补滨河公共空间网络,打造多样化生活场景,激发廊道公共空间活力
释放张家港河两岸的部分林地和农田作为生态游憩空间,填补片区15分钟生活圈游憩服务覆盖盲区;绿道进一步链接了两岸公园绿地,织补滨河15分钟生活圈公共空间网络,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场景与语境,打造全龄化、多感官的城市生态花园廊道的先行示范区段。

▲ 15分钟生活圈公共空间网络图





“以昆山本土文化特色为基点,通过亲生物设计促进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实现人境共生”
● 通过昆山本地传统“节气文化”,点亮岸线“绿色空间”、激活桥下“剩余空间”,体现“自然趣”的场所精神
设计以中国古人“让自然做功”的生存理念和遵循自然节气规律的农耕智慧为叙事主题,将“四季十二个月份、二十四节气”的自然演替规律融入沿线12个区段和24个高架桥下“剩余空间”的再生设计,形成“十二境地”“二十四洞天”的景观格局,营造探索时空交感的体验空间。
▲ 十二境地——浮菉花田
▲ 十二境地——平野菜花堤
▲ 十二境地——稻香丰年
▲ 二十四洞天——信花间
▲ 二十四洞天——木笔轩
▲ 二十四洞天——流萤谷


● 编织功能复合的农田林网,探索林地保育、湿地修复、耕地再生的“三位一体”韧性景观修复模式
遵循亲生物设计理念,从大自然提取设计原型,选用环境友好的材料,营造激发生态依恋的场所。
功能设施利用循环再利用材料与仿生造型,营造生物的“紧急避难场所”与“理想家园”,为生物提供不同类型的栖息地,供其繁衍、栖息及越冬所用。


05 效益与影响
张家港河自然漫游廊道以修复河岸生态基底和生物多样性营建角度出发,探索了“城市双修”背景下城市滨河廊道亲生物设计的新范式;项目获得“第二批江苏省公众喜爱的高品质绿色空间实践项目·乐享园林”称号,起到了生态示范作用;廊道承载了昆山市民休闲娱乐、健身运动、旅游观赏等功能,让市民享受到水清岸绿的“生态福利”、倡导了亲自然的生活方式。

城市滨水生态廊道韧性修复模式探索:昆山市张家港河生态廊道更新设计

发布日期:2024-07-29
项目名称:昆山市张家港河生态廊道更新设计
项目地址:江苏省昆山市
业主单位:昆山市城区建设管理处
代建单位:昆山市城市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单位:上海亦境建筑景观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研究所
施工单位:昆山市华明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博弘环境建设有限公司、苏州中顺宇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建成时间:2023年11月
项目规模:全长19km,面积约264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