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境公司联合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等单位,在2019年斩获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地区( IFLA APR)风景园林专业奖卓越奖4项。
其中,从绿带到绿色项链——上海外环林带植物群落评估与更新研究获得规划分析类卓越奖。
↑ 历史变迁
1998-2000年期间,亦境团队的核心成员参加了多段外环林带的设计工作,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上海环城绿带发挥了巨大的生态、景观和社会效益。2017年,亦境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等单位对90KM长的外环林带植物群落展开了全面的调查与后评估研究。旨在为外环林带的可持续发展与游憩化转型提供了科学依据。
环城绿带自1994 年启动建设以来已有25年,绿带内的植物经过多年自然生长,形成了特有的群落结构,景观与生态效益也正逐步体现中。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植株缺乏正常、健康的生长空间;缺乏必要的合理混交、明显的绿带季相变化、明显的顶级群落等。
本研究首次通过四个季节,对全线100个外环绿带植物群落样地的进行了全覆盖评估,并根据新时代的需求提出了优化方案,为完善城市安全格局和公共空间的网络化提供理论支撑基础。
首先,从生态功能角度评估绿带植物群落的问题和优势,同时探索外环林带增加复合功能的可能性。结合城市更新发展新需求,将外环林带分成不同功能导向的绿地,分析和总结其一般模式,提出优化模式,将优选群落和优化群落模式应用与上海环城绿带的改造和建设中。本研究与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合作进行,研究范围广,具有一定的时间跨度以及学科交叉的融合。
项目概况
↑ 基地总平面图
1994 年批复了《上海城市环城绿带规划》,规划沿外环道路外侧建设宽度在500 米以上的城市绿化带,涉及七区一县(浦东新区、闵行区、嘉定区、宝山区、长宁区、徐汇区、普陀区、南汇县),总长度99.8 公里,总规划面积72.41 平方公里。
对于外环林带后续发展存在两种观点:1. 维持无人工干扰现状,依然保持单一的生态防护功能;2. 在保障生态防护功能的基础上,适当发展其游憩功能。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强调城市生态空间网络化,也强调城市公共空间的更新。
样地选择与调研方案
↑ 调研样地
↑ 调研方案
本研究在对外环绿带进行典型样地调研,于2016年夏季至2017年春季,进行了四个季节101个样方的植物群落调查工作。从植物群落生态效益、景观美景度以及游憩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阐明环城绿带的结构特征和健康状况,探究群落结构与生态效益和景观美学效益之间的关系,揭示影响生态效益和景观美学效益发挥的主要因子。
环城绿带植物群落现状特征
↑ 植物群落及多样性特征
↑ 物种的生长水平
环城绿带植物群落综合评价
↑ 植物群落综合质量等级
↑ 植物群落综合质量等级
生态型植物群落的主要问题
林带植物群落常用绿化树种数量不多、种类单调、群落结构简单,功能、结构、布局有待提升优化;
环城绿带植物群落游憩度评价
↑ 环城林带游憩度等级
↑ 环城林带游憩度等级
根据上海环城绿带100米林带植物群落游憩适宜度的评价分级来看,Ⅰ级的样地有5个,占10.64%,Ⅱ级的有21个,占44.68%,Ⅲ级13个,占27.66%,Ⅳ级6个,占12.77%,Ⅴ5级2个,占4.25%。评价结果为Ⅰ级、Ⅱ级的样方占总数的55.32,结果表明,环城林带具备一定的游憩开发潜力。各指标中对于游憩适宜度影响较大的依次是:生态环境容量、群落外貌优美度、抗干扰性以及环境安全性。因此在对环城林带游憩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将自然环境的承载力放在首要考虑位置。嘉定、普陀、宝山三个区环城林带植物群落游憩适宜度较高。浦东段较长,因此所选择的样方也较多,优劣差距较大,因此综合得分不高。
↑ 植物群落游憩利用优化模式
环城绿带100米林带游憩开发策略
合作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美丽校园设计实录:昆山市彩叶化树种进校园建设工程 | 亦境作品
上海亦境人工林带的游憩转型——松江银杏园设计
上海亦境筑园塑梦:AOE梦想乐园规划设计 | 亦境作品
上海亦境高品质迎宾景观大道:昆山市长江路道路景观提升工程 | 亦境作品
上海亦境人文共享空间:“昆小薇”行动计划之昆山市耘圃设计 | 亦境作品
上海亦境千年渭水 生态畅想:西安西咸新区渭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 亦境作品
上海亦境新尚与活力:无锡惠山大道景观提升设计 | 亦境作品
上海亦境上海松江九里亭景观更新规划与实践 | 亦境作品
上海亦境浪漫共享街道:无锡锡山东亭路景观更新设计 | 亦境作品
上海亦境活力东门:“昆小薇”行动计划之昆山市“稚趣街角&学区路”设计 | 亦境作品
上海亦境江南水乡“壶天模式”的韧性建构:张家港大新镇新湖(公园)景观设计 | 亦境作品
上海亦境乡村旅游发展的景观途径探索:溧阳 1 号公路选线与驿站设计 | 亦境作品
上海亦境上海市松江区油墩港沿河休闲绿地景观设计 | 亦境作品
上海亦境低成本乡村改造设计模式探索:微山县昭阳街道爱湖美丽村居项目一期工程设计 | 亦境作品
上海亦境高密度城区绿地更新规划探索:蓝绿统筹--昆山市中心城区绿地评估与更新规划 | 亦境作品
上海亦境老旧社区公园的蜕变——上海松江人乐花园 | 亦境作品
上海亦境人工林带的游憩转型:上海松江方松体育公园 | 亦境作品
上海亦境上海交通大学蔷薇园景观设计
上海亦境上海醉白池公园更新设计
上海亦境江南运河的咽喉——镇江古运河中段景观提升设计
上海亦境记忆·融合·共生——串联黄浦江东岸的珍珠:上海黄浦江洋泾、中栈、耀华公园
上海亦境文之采 · 行于云——“故里” 游园 | 亦境作品
上海亦境霓虹之上——溧阳1号公路驿站建筑及景观设计∣亦境作品
上海亦境水墨微花园——昆山北后街小游园∣亦境作品
上海亦境上海黄浦江洋泾/中栈/耀华公园设计|亦境作品
上海亦境诗意水乡 · 常嘉高速周庄互通区域景观设计∣亦境作品
上海亦境上海市松江区油墩港(新松江路-文诚路)沿河休闲绿地景观设计
水清花影叠,芷岸绿带舞太仓港区七浦塘生态公园规划设计
杉陌芦花,鸢飞鱼跃昆山市中心城区高板桥建筑景观设计
妆点老城区的咫尺绿心湾溪公园的“有机更新” | 亦境作品
上海亦境上海醉白池公园景观优化工程
上海亦境错过了武大樱花,就不要再错过交大蔷薇∣亦境作品
上海亦境通往瓦屋山的幸福之路——溧阳市乡村旅游公路绿化景观概念设计
上海亦境亦境作品︱山水田园蕴诗韵——溧阳天目湖大道
上海亦境长江(镇扬河道段)焦北滩农业园规划设计
以“香林花圃”为主题的实验性景观岛屿张家港市南丰镇四干河(建工大道-南丰西路)沿河景观带设计
生态、整体、关联——演绎水之情怀溧阳长山大道景观设计
竹语山水·印象天目张家港大新镇新湖(公园)景观设计
上海亦境老公园 新风貌——上海松江区泗泾公园综合改建设计
上海亦境溧阳燕山公园东入口及南部景观提升工程
上海亦境江阴林荫大道景观设计 | 亦境作品
林荫 园艺 水韵嘉善白水塘、孙家桥、新区中央公园工程(二期)滨河公园方案设计
一园一韵、一廊一品泰州凤城河西南城河景观设计
水城一体,还河于城【亦境作品】农业科技园类:镇江焦北滩休闲农业园
上海亦境江西南昌旭岚春天景观规划设计
晨岚春晓,山水谐秀南宁吉祥凤景湾景观设计
轴线上的景观盛宴昆山市夏驾河“水之韵”城市休闲文化公园
连接、渗透、聚合天原公园(长宁区老年公园)改造设计
一个有温度的公共景观空间温州龙港镇巴曹A1地块新城国际景观设计
栖居、乐居、雅居江苏溧阳天目湖健康养生园景观规划设计
聆听山与水的景观对话,打造山居、水居的江南图景张家港市新泾路绿化景观设计
生态脉络,链式景观泰州溱湖大道景观改造设计
因水制宜,创建生态景观路泰州引江河疏港公路绿化景观工程
因“土”制宜的生态廊道太仓城区道路景观改造设计
强化园艺化,创新立体化镇江市长江路滨水带环境提升及生态湿地设计
活力南滨、翡翠长岸张家港金港大道景观提升设计
“岛链式”空间塑造多彩迎宾大道上海东方丽都花园景观设计
小桥流水畔的城市伊甸园江苏溧阳龙泉山庄景观设计
景观色调中的诗章韵律镇江内江滨水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重塑大、小尺度之间的张力,塑造混合的开放空间和新社区福建宁德东湖南岸公园园林景观设计
因物施巧的“节约型”生态公园探索与实践江阴市霞客大道及延伸段景观设计
从“通道”走向“廊道”的探索与实践古典园林与建筑类:太仓同觉寺
上海亦境古典园林与建筑类:溧阳高静园
上海亦境太仓人民公园改扩建工程
意取“弇山园”,情生粉黛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