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境公司联合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单位,在2019年斩获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地区( IFLA APR)风景园林专业奖卓越奖4项。
其中,江南运河的咽喉——镇江古运河中段景观提升设计获得开放空间类卓越奖。

镇江古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代的变迁,使运河航运功能退出历史舞台。经过10年的持续建设,恢复了这条河流的活力。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其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第46个世界遗产。因此大运河的江南段,在历史舞台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镇江古运河就位于江南运河的咽喉。

↑  运河的时代变迁史


镇江古运河西起京口闸,与长江内江沟通,东至谏壁,与大运河连接。全长16.92km。本项目位于古运河中段,西起周家河口,东至丹徒闸,全长6.87km,规划设计面积约65hm²。


↑ 现场区位分析



禀赋与挑战

地处丘陵地区的镇江古运河穿城而过。河谷幽深,形成“高岗夹河”的独特形态。古运河隐藏在两侧高耸的硬质驳岸和林立的工厂间,居民住在运河边,却见不到河水。同时,随着水质被污染,繁古运河渐渐变成一条臭水沟。

↑ 现场环境资源分析


目标与愿景

2009年起,本项目启动。早期进行了大量实地调研和史料文献研究。规划形成“一场、两带、三园、六桥、六埠”的分区结构,联动“南山北水”,优化“山水城市”的格局。

↑ 挑战和技术策略

↑ 总平面图

↑ 项目节点:纵览丁卯揽古


Water Security
水利安全

疏浚水道,完善镇江城市中心区防洪工程体系。修护驳岸,并结合景观效果,增设风格统一的防护围栏,减少隐患。结合驳岸坡度与水位变化,设计多个高程的交通与场地,保证不同水位时期,亲水活动的安全性。
↑ 巧妙拓宽河床,兼顾河道遗产保护与城市防洪安全的要求,分层级优化河道护坡断面,稳定坡岸,保留“高岗夹河”的历史风貌

↑ 解决河岸与城市空间活动空间高差的各种技术手法

↑ 通过叠山理石和种植设计来解决高差问题


Urban Space
城市空间

尊重原始地貌的前提下,融合中国传统 “山水观”。尽可能打开城市道路节点处的沿河视线;结合水上交通与游憩,为游人提供多元化的“亲水”机会。古运河联动城市南部的山脉与北部的长江内江,成为城市发展的纽带。以历史人文景观为原型,通过开挖池塘、筑山叠石,营造出的独具镇江文化特质的休闲场所。

↑ 文化符号和文化载体,讲述运河的历史

↑ 许公亭与虹桥——还原史料所记载的诗人创作的场所,解决了古运河与其支流交汇处的步行交通问题

↑ 尊重“高岗夹河”的古运河驳岸原始地形特征,结合驳岸高差,设计爬山廊和配植色叶植物的缤纷台地,将城市空间和滨水界面有机联系起来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共建共享

设计前期进行了详实的民意调查,设计过程中大量吸取公众的智慧,如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为景点复原、命名等环节,提供了大量宝贵素材与建议。设计通过梳理古运河积淀的运河文化、水利文化等文化符号和文化载体,塑造休闲的,以人为本的运河。项目从现代人文城市景观与历史人文城市景观两个层面对古运河周边的城市风貌进行控制,为市民营造了开放、共享的活动场所,能满足赏景、健身、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等多元化功能需求。

↑ 尊重现场地势,尊重中国传统的园林设计理念,设计赋予公共滨水空间多种使用功能

↑ 滨水步行道的春景

↑ 滨水广场周边的建筑以及绿地

↑ 千秋桥——与两岸唐宋形制的建筑风格统一的古朴石桥,联系起古运河两岸的水上交通,为周边市民出行提供便利同时丰富了水面景观的层次,增添了游览运河的趣味性

↑ 市民们开窗就能看到美景,出门就能强身健体

Ecological Management
生态治理

协助城建部门对古运河流域污染整治基础上,采取了生态雨洪管理、物理净化、生态水循环、引换水四大生态措施,提升水环境质量。进行生态驳岸护坡和水岸植被优化配植。保留并梳理原有的水杉林、银杏林等成熟的的植物群落,从而在短时间内形成良好景观效果。两岸植被丰富的古运河,已成为城市中的生态绿廊。

↑ 保留并梳理原有的水杉林、银杏林等成熟的的植物群落,从而在短时间内形成良好景观效果

↑ 原生的水杉林群落,作为自然资源遗产保留下来,在林间增添滨水慢行道路,为前来散步、健身或进行科普学习研究的学生们提供便利

↑连接水杉林的木栈道

The Conservation, Innovative, and Use of Heritage
遗产保护与创新利用

河道遗产保护与城市防洪要求间形成矛盾。为满足过洪面积,疏浚水道时,设计完整保留了中部清代遗留的河床,并掩埋保护好古老的驳岸,为今后的考古工作,留下史料。设计重视历史人文风采,在遗址的基地上,对许浑别墅、石淙精舍等景点进行设计。通过史料依唐宋形制配置建筑、庭园、莲池、和诗碑。建筑群在保留原有的空间格局和整体风貌的基础上,简化、优化,以满足现代建筑的需求。《园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造园著作。设计对著作造园理念与意趣进行提炼,结合滨水地形,构筑沿途连续的景观小品,展现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

↑许浑别墅——聚落类遗产的重现与更新。庭园中设计种植诗人喜爱的传统植物,体现了主人独特的精神境界

↑ “园冶之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造园著作《园冶》诞生于古运河边


↑在东晋丁卯古桥遗址地挖得70余块古桥的石材构件,将这些古石编号,精确测量,最终,这座古桥在原地复建,既彰显历史意义,形成场所的归属感、认同感

合作单位: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


江南运河的咽喉——镇江古运河中段景观提升设计

发布日期:2020-03-06
高岗夹河穿城过 · 兼容古今展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