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规模:基地总面积36731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218平方米

项目进展:已建成

获奖情况:2012年度亦境公司优秀项目一等奖

设计特色:设计将“场”与“市”的功能定位与佛教主题、民俗文化相融合,融合现代技术与材料,以“节能、环保、低碳”为设计理念,打造具有浓厚古韵的综合性休闲旅游景点。

 

1、 以宗教文化、民俗旅游、商业活动为一体的设计理念,凸显佛教文化与太平文化的广场景观创意

■设计以太平禅寺为背景依托,将文化展示空间与民俗活动场地、商业使用建筑融于一体。 

佛教文化广场东西向全景

 

■挖掘有“太平洲”之称的扬中本土民俗文化及活动,将其展现于设计中。
■弥补寺庙没有放生池的缺憾,将放生池融入寺前广场,使广场与寺院有序承接,以园林化的语言将太平文化与佛教文化想融合,形成和谐多元的文化景观。
■采用乡土植物为主,结合银杏(许愿树)、无患子(广场树)、红枫、竹子等佛教园林特色植物,配以山水、建筑、小品造景,烘托广场的景观主题。 

佛教文化广场启用仪式

 

 

2、“一轴线”、“三空间”以太平禅寺为定位,突出轴线和空间序列感的整体布局

佛教文化广场鸟瞰图

 

■“一轴线”:南北向的“太平文化轴”,连接佛教文化广场与放生池,以铺地、雕塑、水体、景桥等景观元素为载体,展现太平文化与佛教文化的内涵,商业及展示建筑均布局于轴线两侧,不影响主轴上的视线与轴线的纵深感。
■“三空间”:分别为“纪念空间”、“广场空间”、“水池空间”。“纪念空间”位于基地南端,以需保护性修建的清代东岳庙建筑为中心,营造较为独立静谧的祈福、游园空间;“广场空间”是中心为太平广场,东西南三面由商业、休闲等建筑群围合构成的休闲活动空间。建筑的内向型空间与广场开敞式空间形成对比,丰富了主轴线上的空间层次变化,同时也加强了广场空间的围合性,强调了广场的重要性。“水池空间”以玉池(放生池)为主体,两侧为休闲餐饮建筑,南北通透,成为连接广场和寺院的重要过渡空间。

入口广场

 

广场东侧的古戏台

 

广场西侧的太平酒楼

 

广场西侧的清风酒楼

 

轩廊与小吃馆

 

 

3、 采用新型技术与材料,利用雨水收集系统,营造“节能、环保、低碳”的生态景观

       道路设计采用透水性水泥混凝土,下设渗水管,收集雨水;广场设计采用缝隙式雨水沟收集雨水。装置雨水初期弃流装置,弃流初期雨水,收集较为洁净的中、后期降雨的雨水,经雨水过滤器过滤后作为消防、灌溉用水。

 

4、 以江南明清风格为定位,结合当地民居特色,打造现代功能性建筑

■建筑采用江南传统建筑常用的白墙与镇江扬中地区当地民居常用的小青砖墙面相结合,在传统中有所创新,既保持了古典园林粉墙黛瓦的韵味,又从中体现出地域特色。

■在保证明清风格仿古建筑外观的前提下,运用节能保温板及断铝双层玻璃等现代材料,满足古建筑设计门窗面积较大情况下的节能减排要求。

小吃馆一景

 

明月轩

 

长廊

 

八角亭

 

 

 

【亦境作品】古典园林与建筑类:扬中市佛教文化广场

发布日期:2014-11-03

项目规模:基地总面积36731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218平方米

项目进展:已建成

获奖情况:2012年度亦境公司优秀项目一等奖

设计特色:设计将“场”与“市”的功能定位与佛教主题、民俗文化相融合,融合现代技术与材料,以“节能、环保、低碳”为设计理念,打造具有浓厚古韵的综合性休闲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