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浦塘

全长48km,

是阳澄地区

五大主要通江河道之一,

自古就是太湖下游重要的漕运河道。

其太仓段长27.3km,

在传统古镇与现代港城间,

宛若一名江南女子

从沙溪古镇姗姗走来,

经过港口开发区,静静流淌向长江

……



七浦塘港城段总体规划设计


太仓七浦塘港城段长5.8km,总规模93.3公顷,横穿太仓港城中心区。亦境团队早在2015年就依托上海交通大学科研人才优势,组建多学科交叉的项目组,围绕“2个界面、3个系统、7类特色功能空间”,从现状资源出发,构建了“一廊两带七园十一景”的布局与分区结构,编制的方案具有一定的在地性与创新性,赢得了业主和评审专家充分的肯定与高度评价。


整条七浦塘港城段的规划设计,以“还河流以生命,给市民以空间”为愿景,打造港城生态实践示范区,塑造地域滨水景观新特色——构建低碳持续的生态绿廊,打造水、城互动的活力水岸,营建市民共享的中央公园。



七浦塘生态公园


七浦塘生态公园是太仓七浦塘港城段一期工程(已建成)。其规划设计荣获2017年度亦境优秀项目二等奖。

项目地块西起龙江路,东至滨江大道,全长700多米,水面宽50米,两岸水生植物带厚25米,堤岸陆宽60-150米不等,总面积32.76公顷。此处,七浦塘在高密度居住区内穿行而过,水岸两侧植被丰茂。结合地形地貌、驳岸水系和功能需求,设计以“杉陌芦花,鸢飞鱼跃”为景观定位,构建了一座“诗意栖居,回归自然”,活力亲民的综合性城市公园。



项目基地问题与挑战


 多视角聚焦。地块南北两侧均为中高层居住区,西侧为商业地块,面临高空和平地多重视角聚焦。

 驳岸高差显著。现状由于堤岸与水面局部存在4-6米高差,近水而不亲水。

 场地南北向和东西向缺乏交通组织。

 植被杂乱。两岸虽然生境基础良好,但地貌与植被杂乱无章,缺乏视觉美感。

因此如何保留利用场地原有生态条件,同时与周边环境有机衔接,营造一条回归自然、亲民和谐的开发区生态绿廊,成为本项目的机遇与挑战。



设计特色



内融外扩

平面布局上,以“内融外扩”为设计理念,将场地设计成如同植物根系蔓延般的方式布局,将各个景点有机串联。

内融:将天地造化之气融于一体,形成内聚型空间,凝聚成活力之源;

外扩:以求由活力之源延伸出的园路向外扩展,如同输送养分的水杉枝干一样,将人流引导向各个活动空间。

“内融外扩”在总平面布局上的体现


山环水聚

竖向地形梳理上,设计运营中国传统园林中掇山理水手法,结合原有地貌,将公园塑造成集峰谷坡地、沟涧溪流、河湖等自然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山水花园。山环水聚形成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感官体验的活动空间,以满足游人及周边居民不同的功能需求。

竖向分析图体现“山环水聚”的空间特征


水系丰富,地形起伏


雨洪管理

通过设置植草浅沟、渗蓄池、下凹式绿地、生态雨水沟等设施。运用地形和植被将雨水进行过滤、地表渗透、渗蓄池蓄储等方式留在公园内;多余的水则通过防汛闸门排入七浦塘。从而将“绿”空间转化为“蓝”空间,把公园打造成“吸水、蓄水、净水、释水”的“海绵型”绿地。


  • 自然式草坡入水,运用地形将雨水排入河道


  • 利用耐水湿的多年生宿根花卉和观赏草,营造雨水花境


  • 下凹式绿地,达到缓解雨洪的功能


高差化解

巧妙利用各种入水斜坡、架空平台、艺术挡墙等景观手段解决基地内的高差问题。

  • 利用架空平台、踏步等形式保证保留防汛堤与园区场地内竖向交通的顺畅


  • 利用现状地形的自然高差设计舞台及看台。


生态造景

保留现状河提两侧生境及景观效果俱佳的水杉与芦苇群落;运用滨水环境,增加湿地植物,形成雨水花园;选用抗逆性强的乡土植被,适当引入观赏性强,适应性好的外来植物品种,构建生态平衡、自然稳定、景观优美的生态体系。

  • 驳岸堤顶沿着水杉群落生长间隙设置的人行园路,屈曲蜿蜒,穿林而过,最大限度减少对植物根系和林下生境的破坏;路面铺装采用透水材料保证雨水的充分渗透,利于保留植物根系生长。


  • 林下局部放坡较陡处利用杉木桩,根据树木形成自然的围合,弱化人工痕迹。


  • 保留的芦苇群落与远处横跨七浦塘的彤云桥相映成辉。

太仓港区七浦塘生态公园规划设计

发布日期:2019-07-26
七浦塘,宛若一名钟灵毓秀的江南女子,从传统古镇姗姗走来,又经过现代化的港城,静静流淌向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