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乡村旅游市场热度的升温,大批的乡村旅游项目迅速启动。然而,很多项目缺少完整的策划规划引导,在追求短期经济回报的目的驱使下匆匆上马,结果往往造成旅游体验空泛乏味,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乡村风貌“千村一面”,最终失去了乡村旅游应有的韵味。究其根本,乡村文化内涵挖掘的不足导致特色把握不够是最主要原因。
乡村旅游资源一般可以分为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那些曾经拥有丰厚资源的乡村,如传统的古镇和依托于山水的村寨,早已成为成熟的旅游目的地。而近期新发展旅游的一些乡村,往往没有突出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也并非显而易见。而当前乡村旅游市场的需求,已经走出了农家乐式的简单体验阶段,没有资源的乡村很难被市场接受。因此,对于大多数乡村旅游项目而言,只有创造性地挖掘和转化乡村内在的文化价值,锁定现实市场与潜在市场目标客群,把文化内核彰显出来,才能使旅游体验打动人心。对于文化的体验与传播,就需要确立一个清晰的IP,在核心IP的引领下,通过一系列的故事让游客在一个又一个场景中体验乡村旅游的乐趣。

项目背景
鲁迅外婆家景区位于绍兴孙端镇的安桥头村,安桥头村是鲁迅外婆家所在的村子,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村落。
区位图(左图由陆鼎提供)↑
在鲁迅的《社戏》中,“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村里仍保留有鲁迅外婆家旧址——朝北台门——一个两进院落的典型江南水乡民居。
朝北台门↑
这个小村子承载着鲁迅童年时的记忆,在《社戏》和《故乡》两部文学作品中都多有表达,而且很多鲁迅作品中温情与欢乐的一面,不能不说是受到他在外婆家这些年的童年生活的影响。
安桥头村以朝北台门为核心的大片区域,均属于“鲁迅外婆家景区”。目前朝北台门作为鲁迅纪念馆,以传统的方式展陈着鲁迅母亲家族的相关文字和图片。《社戏》中的平桥村是鲁迅十一二岁时的景象,距今已有近130年。
鲁迅外婆家旧照(图源自《安桥头村志》)↑
现如今的安桥头村除了村庄东西向主河道的滨河的部分保留了传统水乡的风貌与格局,更大的范围则是近三十年逐渐兴建的普通农村住宅片区。
平桥及滨水↑
与当年的平桥村相比,如今的安桥头村无论在占地规模还是空间格局以及整体风貌上都已大相径庭,真正能让人感知和联想到鲁迅童年生活的场景非常有限。
安桥头村航拍照(陆鼎提供)↑

理念与特色
在绍兴孙端镇安桥头村的鲁迅外婆家景区的提升设计中,首先由策划确定了目标客群,即文艺青年、都市白领、亲子家庭,以此为导向,进而确定了鲁迅外婆家景区的发展定位,鲁迅文学场景的打卡地、艺术乡村的栖居地和田园童趣体验地。如何实现吸引目标客群,让其在安桥头村的游历除了体验传统水乡风貌、农事活动、农家风味,更能感知到鲁迅笔下儿时的趣味场景?仅仅依靠恢复水乡风貌的方式,显然难以达到目的。
我们尝试以鲁迅的童年生活为核心IP,挖掘鲁迅在安桥头村的成长故事,塑造一系列可供体验的场景,通过易于触发联想的元素,作为鲁迅文学感知的触点和水乡童年记忆的升华。在IP的梳理过程中,我们紧紧抓住几篇在课本中出现过的文章,尤其是《社戏》与《故乡》中的桥段,发掘出不同于其他鲁迅主题景区的隐藏在安桥头村自身资源里的独特文化资源,找到与大众共通的情感及文化认同,通过普遍的认知,创造性地构建出兼具核心吸引力和发展潜力的鲁迅的童年生活旅游IP。
深入研读了鲁迅先生的相关作品后,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反复踏勘安桥头村,决定采取见缝插针的方式,用建筑、景观及装置等元素,将鲁迅的童年生活这一核心IP转化成一个个片段化的小场景,从而串联起一条文化体验线索。

1 序言:多变的文字表达
《故乡》的故乡——可观可憩的主题文字
安桥头村是鲁迅作品《故乡》里描述的故乡,是《故乡》故事的孕育地,在鲁迅的童年生活这个IP中,故乡主题是最容易引发共鸣的触点,因此“《故乡》的故乡”被确定为景区的主题词。为了凸显这一主题,我们选择村口桥头明显能看到的位置,将“《故乡》的故乡”做成一组装置,供游客休憩依靠和拍照打卡。游客一踏入村,也就开始了鲁迅文学之旅。
“《故乡》的故乡”主题装置效果图↑

“地上本没有路”——可以阅读的回乡路
鲁迅的文字一向犀利,很多“金句”都被年轻人们在网络上热捧。“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写在《故乡》中的最后一句启发了我们。在景区入口通往核心区的主路两侧分布着很多普通民居的山墙,我们把一些“金句”以耐候钢板上的镂空文字的方式,形成装点墙面的可以阅读的墙面装置序列,晚上从装置内透出的灯光把文字投在路上,将“地上本没有路”等一系列文字写在回家路上,形成一条“可以阅读的回乡路”。
可以阅读的回乡路效果图↑

2 正文:迅哥的童年趣事
水世界的呆子虾——荷塘钓虾与吃虾的欢乐时光
《社戏》中“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鲁迅吃虾与钓虾的片段体现了儿童在乡间生活的乐趣与家庭的亲情。我们将原有的水塘稍加整治,种植了荷花与浮萍,又开辟出适宜儿童钓虾的亲水平台,并在旁边就近对原有民居建筑进行改扩建,植入了“呆子虾”主题的餐饮空间,孩子们可以品尝自己的战利品,以此让亲子家庭也可以有钓虾与吃虾的体验。
荷塘鸟瞰图↑
荷塘效果图↑


月下的白篷船——月亮船上看社戏

《社戏》中鲁迅与一群小伙伴撑着“月下的一只白篷的航船”在皎洁的月光下前往“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的灯火中的戏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邻近已有的社戏广场的一角,我们设置了一组主题景观装置——月亮船。每当广场上的社戏开幕前或者落幕后,人们驻足观赏这组装置,微明的月亮船与上面的小伙伴自然地把人们拉进《社戏》的场景中。
月亮船主题装置效果图↑


飞出纸面的神怪——迅哥的书中世界

大多数人都知晓作为作家的鲁迅一生读书、写书、教书,与书结缘。然而,了解他具有玄幻色彩的早期作品的人却并不多。为了将这一趣味点展现出来,我们结合现有建筑改造的新业态——朝北书局,我们为书局北侧原有的小游园植入了新的主题——迅哥的书中世界,原有的围墙、新增的书形状的装置、屏扇装置都作为展示面,而展示内容题材则选用更有表现力也更吸引青少年的有玄幻色彩的作品,有鲁迅作品《无常》、《铸剑》、《采薇》、《奔月》等神话故事,也有鲁迅儿时钟爱的《山海经》。

迅哥的书中世界效果图↑


西瓜地里的小英雄——闰土的瓜田
《故乡》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幅“神异的图画”,“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在鲁迅外婆故居朝北台门隔河相望的空地上,我们以雕塑与灯光装置的方式,将“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予以重塑,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手持钢叉的闰土等都以戏剧化的尺度得以重现。

瓜田与闰土效果图↑


弶(jiàng)与小鸟雀——竹弶下的游憩
《故乡》中闰土“他是能装弶捉小鸟雀的”,“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作为儿时冬季的一项重要娱乐。《从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也有“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的方法,但鲁迅“却不大能用”。我们将这一生动的场景转化为村中心位置的一个巨大的竹编棚架装置——竹弶,形成从村入口一路走来的视觉目标和整个空间的核心,竹弶下的座椅与场地是可供游客和村民休憩。竹弶的中间留出一个大大的圆孔,小鸟是肯定补不了的,隐喻鲁迅儿时所向往的无拘束的乡村生活。入夜之后,灯光装置投射在地面上的小鸟与天空的互动光影,孩子们在追踏小鸟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加了对主题的感受。

竹弶效果图↑


瓜棚远眺——稻田中的“望稻楼 ”
在多个版本小学课本的插图里,闰土刺猹的场景中都有一个深入人心的重要元素——瓜棚,那是一个近可看瓜刺猹,远可眺望大海的令人向往的地方。我们将瓜棚的形象与江南民居优美的屋顶轮廓相结合,创作了“望稻楼”的景观构筑物作为IP的组成部分。从望楼看过去则恰好能够一览稻田画“闰土刺猹”的全貌。
“望稻楼 ”效果图↑

彩色稻田插秧期俯瞰照(照片源自绍兴日报章斌)↑


莳花弄叶——迅哥的(一米)菜园
一米菜园是近几年乡村旅游中常见的体验方式,是将房前屋后、边角空地等闲置土地做成一米见宽的一垄垄菜地,供游客认养认种、种植采摘的农事体验方式。鲁迅自幼就对植物很感兴趣,手绘描摹《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秘传花镜》等书,以及早期作品《莳花杂记》都显示了他对植物栽植的浓厚兴趣和深入研究。根据这一线索,我们在游线的关键节点上设置了“迅哥的一米菜园”,一方面精心打造菜园的小环境,形成可憩可游的植物景园,另一方面选种的种植品种与鲁迅作品中的相关联,扫码即可了解到鲁迅对植物的文字以及植物的信息。
迅哥的一米菜园效果图↑

3 尾声:远去的童年
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朝北台门位于规划游线的最北端,目前作为鲁迅家族相关历史的小展馆。由于需要扩大展示空间,我们利用西侧相邻的两组民居院落扩充的展厅。《故乡》中鲁迅两次提及“高墙”,尤其是文章尾声离乡的船上,感受到“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体现出成人的现实世界与儿时的甜美故乡之间的巨大隔阂与反差。我们民居原有的院墙架起到二层的高度,一方面将展馆与相邻的民居稍加隔绝,另一方面围合的空间恰好适合营造展厅的氛围,少几分欢快跳跃,多几分沉稳安静,为这次鲁迅童年生活的穿越之旅画上句号。
展示馆效果图↑

意义与展望
在鲁迅外婆家景区提升设计中,我们运用建筑、景观、灯光、装置等各种元素,努力重构了以鲁迅的童年生活为IP的一系列小主题小场景。虽然不追求宏大叙事与连续剧情,但却通过深入挖掘和演绎鲁迅先生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儿时在安桥头村生活的片段,将这段生活经历对鲁迅人生发展的影响,以及鲁迅更有温情与童趣的一面展示给游客。与同样作为鲁迅IP的绍兴市区中心的鲁迅故里景区相比,鲁迅外婆家景区没有大体量的建筑规模和丰富的展品陈列。但对游客尤其是亲子客群而言,这里恰恰能在乡间生活场景的间隙中体验到别样的趣味性;对鲁迅作品爱好者而言,这里则是文字场景中可以感知的心灵触媒。
目前,鲁迅外婆家景区提升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除了文中的提到的节点,还有很多细小的趣味点也在实施,很多主题业态也正在入驻。当图纸变为现实,相信现场实景会带来更丰富的感知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