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境公司联合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在2019年斩获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地区( IFLA APR)风景园林专业奖卓越奖4项。
其中,“打开石匣,绽放人间香巴拉”——扎尕那旅游小镇总体规划获得规划分析类卓越奖



扎尕那,藏语意为“石匣”,被誉为“人间最后的香巴拉”。为了保护扎尕那的珍贵的生态与人文环境,在当地原住民的集体意愿下,在扎尕那核心景区外30km,规划建设旅游门户小镇,传承与发扬扎尕那的藏域文化

本小镇引用扎尕那的生态瑰宝——“壶天模式”与农林牧复合系统的天人合一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行了传承和重塑;对扎尕那的文化宝藏——藏地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农业文化、建筑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以旅游业态为载体进行文化传承,为藏民参与提供了平台,切实引导与促进扎尕那大生态区的可持续发展,绽放人间香巴拉,实现公众的共享与共建




禀赋与挑战


扎尕那旅游小镇的选址位于甘肃省迭部藏族自治县,距离扎尕那核心景区30km,居于大扎尕那区域的几何中心位置。基地北临白龙江,与迭部县主城区隔江相望,南靠虎头山,东西绵延5.7km,散布着村落、农田、草场、林地和滩涂,小镇规划控制区面积约592.28hm²。

景区内山势奇峻、植物品种丰富、宛如仙境,曾被美籍奥地利探险家、植物学家Joseph Rock誉为“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青藏高原上的植物王国”,并入选第八批国家地质公园

↑  项目背景(地理区位及禀赋资源)

独特的自然地理和藏地文化孕育出了天人合一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扎尕那特有的农林牧复合系统,当地原住民一直生活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世外桃园之中。2018年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被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The Crisis
扎尕那核心景区的危机
近年来随着扎尕那旅游人数的激增,逐渐出现了破坏性开发现象。这凸显了两方面矛盾,一是新时代下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和扎尕那承载力之间的矛盾,一是当地藏民迫切的经济发展诉求和扎尕那自然风貌保护之间的矛盾。长此以往,扎尕那特有的自然风貌将会被严重破坏,人文景观也将消失殆尽,属于全人类的自然宝库将不复存在。


↑  项目背景

The Way to Protect
保护之道
控制——控制超出核心景区承载力的建设和过度的旅游开发;
引导——将逐渐扩大的旅游需求向大扎尕那地区引导;
承载——在大扎尕那区域内建立独立于核心景区的旅游承载地;
带动——以大扎尕那区域的旅游发展带动原住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现状资源和规划分析


The Establishment 
扎尕那旅游小镇
景区危机的解决途径
既要保护扎尕那核心景区的自然与文化遗存,又不抑制旅游的自然发展,在大扎尕那区域内设置独立于扎尕那核心景区的旅游门户小镇的构想呼之欲出。


↑  规划总平面图


通过数月的实地调研,经过与原住民、村民自治组织的多次交流,最终确定在扎尕那核心景区入山路口处规划一处旅游小镇。希望通过旅游小镇的打造,保护扎尕那核心景区的生态与人文环境,传承和发扬扎尕那多彩的文化,打开扎尕那的魅力“石匣”,让公众在未来可以享受到“人间香巴拉”的美景与文化。

↑  扎尕那旅游小镇的建立模式



目标与愿景

规划从扎尕那大区域的角度进行控制引导,汲取千年扎尕那孕育出的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系统性解决当地发展的核心问题,以旅游业为载体促进当地藏民与公众的共建共享,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切实保护和传承扎尕那这一世界瑰宝。


“Flagon Paradise”
再现“壶天模式”的空间格局
扎尕那“盆地一豁口一走廊”的“壶天模式”极具神秘、隐幽气氛。本小镇通过南北岷、迭两大山系、境内自西向东横穿的白龙江将整个空间整合起来,并依托原有建筑格局打造旅游业态空间,使整个空间序列依线性递进,随自然山水而曲转,形成动静相济、聚散相宜景象, 重塑了扎尕那壶天模式的景观格局。


↑  再现“壶天模式”




Complex System
延续“农林牧复合系统”生产生活方式
建立农林牧复合体验区。实现城镇与自然要素的有机融合,构建新型“农、林、牧、旅”的扎尕那生产生活系统。


↑  吸收打麦架、边玛墙、风马旗等众多藏族传统元素,结合当地 踏板房模式,打造了食、养寨。



Ecological Integration
重塑生态融合模式

依托小镇的原有生态格局,整合现有生态资源,重塑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融合模式。

↑  沿白龙江设置架空的水磨坊和空中栈道以保留生物迁徙通道,清洁能源观光车控制汽车尾气污染,打造滨水生态长廊。



Integrated with Tourism Development
拓展民居聚落规模与旅游发展相结合

将扎尕那的聚落形式与旅游业态相结合,使其在小镇的建设中得到重新演绎。

↑  生态资源整合

↑ 功能复合、退台式的小体量建筑依山就势而建,以藏族的红白色为基底,就地取材,以实现对场地的最小干预。



文化表达

藏地文化:将当地的民俗节庆、文化活动与旅游业态相结合,打造藏地文化的传承圣地。
佛教文化:运用藏传佛教中“风、火、水、土”的概念,采以经幡、尼玛堆、白塔等佛教元素,结合利用现状地形高差。统合游客集散中心建设架空停车设施和迎宾广场,通过景观处理凸显“土”的主题;建设以民俗歌舞为载体的尕巴广场,体现“火”的主题;打造宗教文化为载体的经幡广场,体现“风”的主题;建设藏族节庆为文化载体的藏历广场,彰显“水”的主题。
地域建筑文化:汲取扎尕那古西戎两檐水榻板房的建筑文化元素,打造集当地美食和农产品展销的食养寨、以民俗非遗文化为载体的手工艺体验寨和一栈一特色的民宿寨。
民俗服饰文化:吸收了扎尕那地区鲜明的服饰元素,通过以“藏秀”和“霓裳迭衣”两部文化展演为载体,打造扎尕那文艺中心;利用现代科技,塑造扎尕那文化展示和体验平台。
藏医药文化:汲取当地悠久的藏医药养生的文化精髓,立足迭部优质的天然养生环境,规划藏地养生主题区,打造以藏地养生为主题的旅居度假区。



↑  文化表达与重塑





原住民分阶段
多维度地积极参与小镇建设
共享石匣中的瑰宝
在规划阶段,通过实地座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让当地藏民踊跃地为规划团队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设意见;规划中建设一座培训中心,拟在运营阶段,引进非遗传承人,培训技术工匠、特色业态经营者等形式,促进原住民参与到小镇的运营中,实现还镇于民。


↑  共建的规划过程

小镇的规划在广泛公众意见后,
得到了当地的肯定与认可。
小镇将在本次规划的引导下有序开展。
未来的小镇将成为
传承“人间香巴拉”瑰宝的重要场所与空间。
带领原住民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合作单位: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









“打开石匣,绽放人间香巴拉”——扎尕那旅游小镇总体规划

发布日期:2020-03-10
打开石匣,绽放人间香巴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