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上海亦境公司联合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共摘得18枚国内外项目嘉奖。相比往年,形成了指数级的增长,也实现了亦境国际大奖零的突破。


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区)IFLA APR卓越奖4项
上海黄浦江洋泾、中栈、耀华公园设计
镇江古运河中段景观提升设计
扎尕那生态旅游养生特色小镇
上海外环林带植物群落评估与更新研究

 

英国景观行业协会BALI国际奖2项
上海醉白池公园更新设计
上海交通大学蔷薇园景观设计
 

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工程奖2项
丹阳普善新九曲河风光带及配套服务设施景观设计
张家港大新镇新湖(公园)景观设计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规划设计类)3项
太仓港区七浦塘生态公园规划设计
黄浦江东岸中栈滨江公共绿地景观设计
上海醉白池公园景观改造工程设计

 

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工程奖4项

张家港大新镇新湖(公园)景观设计
太仓港区七浦塘生态公园规划设计
上海市松江区油墩港沿河休闲绿地景观设计
昆山市中心城区高板桥建筑景观设计

 

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优秀项目(规划类)奖3项
张家港市绿地系统规划(2014-2030)
丹阳普善新九曲河风光带及配套服务设施景观设计
张家港大新镇新湖(公园)景观设计



扎尕那旅游小镇总体规划
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地区( IFLA APR)
风景园林专业奖——卓越奖(规划分析类)
扎尕那,藏语意为“石匣”,被誉为“人间最后的香巴拉”。为了保护扎尕那珍贵的生态与人文环境,在当地原住民的集体意愿下,在扎尕那核心景区外30km,规划建设旅游门户小镇,传承与发扬扎尕那的藏域文化。本小镇引用扎尕那的生态瑰宝——“壶天模式”与农林牧复合系统的天人合一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行了传承和重塑;对扎尕那的文化宝藏——藏地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农业文化、建筑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以旅游业态为载体进行文化传承,为藏民参与提供了平台,切实引导与促进扎尕那大生态区的可持续发展,绽放人间香巴拉,实现公众的共享与共建。


镇江古运河中段景观提升设计
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地区( IFLA APR)
风景园林专业奖——卓越奖(开放空间类)
镇江古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代的变迁,使运河航运功能退出历史舞台。镇江古运河中段景观提升工程是镇江古运河景观带建设的启动工程。经过10年的持续建设,恢复了这条河流的活力:(1)提升了城市中心区蓄洪、防涝能力;(2)完善了镇江市“南山北水”的城市开放空间格局和山水城市的特色;(3)构建了城市重要的滨水公共活动空间。被市民评为最受欢迎的十个城市新景观之一;(4)通过对古运河流域的污染整治、生态雨洪管理、生态水岸构建,改善了水环境质量,成为海绵试点城市——镇江市的示范工程;(5)对自然资源类遗产、水利设施类遗产、聚落类遗产等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分类保护和有效利用,为镇江古运河全线,乃至中国古运河遗产的保护与更新积累了经验与方法。


上海黄浦江洋泾/中栈/耀华公园设计
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地区( IFLA APR)
风景园林专业奖——卓越奖(开放空间类)
历经十五年的规划建设,上海黄浦江两岸45公里滨江公共空间于2018年全线贯通,实现了“还江于民、还景于城”的愿景。本项目洋泾、中栈、耀华3处滨江公园总面积约24.6hm2,岸线总长2.5km。其建成,贯通了黄浦江东岸21公里岸线的三个重要“断点”。
设计巧妙解决了绿地与高桩码头的高差问题,构建了立体化、多层次的骑行道、跑步道与漫步道系统,“三道”穿行于滨江、水上、花丛与林间,串联起全龄化、多感官的活动体验空间。有机更新了滨江工业岸线,恢复了滨江空间的绿色基底,成为公众休闲的理想首选地。
多个跨专业的设计与研究团队的精诚合作,打造了有历史感、智慧型、生态化、生活化的滨江180°全景阳台,成为串联黄浦江东岸的三颗璀璨珍珠。项目前期研究成果对黄浦江45km贯通规划起到重要引领作用,项目的成功也展现了团队卓越的综合技术实施水平。



上海外环林带植物群落评估与更新研究
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地区( IFLA APR)
风景园林专业奖——卓越奖(规划分析类)
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远离人为干扰,上海环城绿带发挥了巨大的景观,生态和社会效益。本研究通过四个季节对100个外环绿带植物群落的现场调查,以生态功能为重点,评估绿带植物群落的问题和优势,同时探索外环林带增加复合功能的可能性。结合城市更新发展新需求,将外环林带分类成不同功能导向的绿地,分析和总结其一般模式,提出优化模式,将优选群落和优化群落模式应用到上海环城绿带的改造和建设中。研究结果首次通过四个季节全线覆盖地评估了25年来环城绿地的现状问题并根据新时代的需求提出了优化方案,为完善城市安全格局和公共空间的网络化提供理论支撑基础。



上海醉白池更新设计
英国国家景观奖(BALIInternational Awards)
醉白池公园的前身为宋代私园“谷阳园”,后经明末书画大家董其昌、清代著名画家顾大申等人精心修葺改建,是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中最古老的园林。本项目基于上海城市景观更新的目标与要求,立足于松江城区公共空间体系化、网络化与精细化提升,在充分保护和传承古典园林自身格局、气脉、韵味的基础上适当开辟公共活动空间,进一步拓展现代游憩功能。结合地势高差,梳理流线,自然渗透内外景观。成功解决了地铁9号线开通带来的大量客流集散的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蔷薇园景观设计
英国国家景观奖(BALIInternational Awards)

蔷薇园是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东北部的植物专类园,占地面积4000㎡。基地原状为香樟林,西南毗邻学校行政楼,南侧为校园建设备用地,北侧与东侧为科研实验区,是文治大道的重要端景。设计充分利用现状的地形与周边景观资源,提炼运用校园文化符号,融合科普实践与游憩功能,形成低成本园艺化景观建设典范。建成后的蔷薇园成为校园东北区域的户外活动中心、教学与科研实践基地,塑造交大又一亮丽名片。


太仓港区七浦塘生态公园规划设计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规划设计二等奖
上海市优秀工程园林景观设计项目二等奖
作为江苏省重要港口城市太仓的前沿,太仓港区确立了以长江为纵轴、七浦塘为横轴的“T”型滨水港城格局。构建低碳持续的生态绿廊和具有地域特色的七浦塘滨水中央公园,是近年港城城市建设的重点之一。太仓七浦塘生态公园西起龙江路,东抵滨江大道;北邻碧云路,南至浮宅路,项目总面积32.76hm2。作为七浦塘港城段生态修复与景观改造的一期工程,本项目设计以“水城相融、市民共享”和“杉陌芦花、鸢飞鱼跃”为功能与景观定位。通过科学评价、保护生态基底,构建生态水岸;內融外联、因势利导,打造多元复合的水岸空间;精心选材、精准施技,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等形成项目的特色与创新。


丹阳普善新九曲河风光带及配套服务设施景观设计
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三等奖
上海市优秀工程园林和景观设计专业一等奖
设计基于九曲河的周边环境资源及基地条件,巧妙利用各种斜坡、台地、挡墙,解决基地内的高差问题,分级设置场地空间,形成了亲切多元的滨水空间与生态界面,构建自行车慢行系统,融入丹阳的绿道体系,同时设置新江南风格的院落式建筑空间,实现室内外空间的有机相融,设计以打造城市“客厅”的“全景阳台、休闲绿毯”为目标,形成“一廊、两带、两翼、三区、六景”的布局结构,展现“通江引河的乐活绿廊”的九曲河景观风貌,打造丹阳地区最具特色的集健身、运动、游览体验于一体的开放式带状公园。基地全长2km,规划设计总面积20.35hm2,建筑总面积23270㎡。


张家港大新镇新湖(公园)景观设计
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三等奖
上海市优秀工程园林景观设计项目一等奖
本项目总规模24hm2,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大新镇,大新湖是大新镇最大的人工湖,项目建设对于调节大新镇水系生态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张家港大新湖公园是大新镇市民休闲空间网络的重要活力核心,公园的建成也助力绿地系统结构及休闲网络的完善。本项目联通纵横水网,打造“核心凝聚”的景观格局 ;设计上融古通今,营造具有水乡底蕴、圈层递进的滨水活力公园,结合岸线构建的弹性生态活力带塑造10 hm2生态景观湖,打造新湖景观名片;秉承低碳与弹性景观理念,营建低成本景观。项目建设完成后,以吉祥文化为主题的休闲公园,通过贯穿健康步道,增设观景塔、风雨廊桥、休闲广场及相关配套设施,满足周边居民多元化的游憩需求。得到业主及周边居民的广泛赞赏,对于完善大新镇游憩体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张家港市绿地系统规划(2014-2030)
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优秀项目(规划类)二等奖
规划整合了山、水、田、林、绿各类生态空间,构建了以绿道为载体,结合蓝道、公园绿地、广场等重要开放空间的休闲游憩网络体系,彰显了张家港深厚文化底蕴与多彩城市风貌。从批复至今,作为上位规划指导了市域郊野公园、中心城区街头游园及其他各类绿地的建设,具有良好的实施指导作用。


上海市油墩港沿河休闲绿地景观设计
上海市优秀工程园林景观设计项目二等奖
油墩港是上海市规划的“一环十射”高等级航道建设中的重要航道。松江油敦港滨河绿地旨在打造一条兼具防护与康体健身功能的活力绿带,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康体健身场所,构建生态防护绿轴,完善松江区级绿道系统。设计构建了“南北贯穿,西透东连” 的空间格局,合理利用现状植被资源,秉承科学雨洪管理理念,构建锦茵苾芬的社区雨水示范园,打造四季缤纷的社区后花园。因需导入活动,打造适老性和儿童友好型的邻里共享空间。全长1350m,宽度30-35m,总面积3.99hm2 。



昆山市中心城区高板桥建筑景观设计
上海市优秀工程园林景观设计项目三等奖

高板桥小游园更新设计启动了“南北后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序幕。设计尊重历史、传承文脉,提炼江南造园“水园交融”、“境心合一”的理念;尊重现状,善留其余,精修巧理更新老城区“咫尺山林”;尊重人本,亲和社区,营建市民共享的遗址型小游园。占地约2500㎡。




这 18 项嘉奖
是所有亦境人
共同的努力的浇灌的果实
也是上海亦境-上海交大
校企合作平台
强特联手的实力见证 

见远思远行更远

来年再等喜报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