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境十一周年经典项目

在探寻“境心之道”的过程中,亦境团队以技术整合和创新思维为引领,形成城市更新与精细化整治设计、园区规划与建筑设计、文旅与休闲空间设计、中式园林与建筑设计、可持续景观设计与营造等特色板块。业务遍布长三角,远及东南亚。打造出一批有影响力、具示范性的作品。
值此十一周年之际,我们陆续推出亦境“十一周年经典回顾”专题,每一项作品都是亦境人默默精耕的心血,是亦境人十一年筑梦的见证,更表达了亦境人对合作伙伴、各界人士的诚挚感恩!今天推出专题五 “中式园林与建筑设计 ”的代表性作品,敬请关注!






专题五
中式园林与建筑设计

“继承历史文脉,弘扬传统文化”是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的必要条件。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到大力挖掘地域历史文化资源,在项目中传承并有机更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亦境团队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践行中国传统中式园林与建筑的设计,并在城市公共空间、寺院建筑与园林、居住区等领域探索出一方独具特色的业务板块。



--公共空间类--


高岗夹河穿城过 · 兼容古今展新颜
镇江古运河风光带中段景观提升设计
规划、景观、建筑设计一体化

2019年度IFLA APR 开放空间类卓越奖


镇江古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代的变迁,使运河航运功能退出历史舞台。镇江古运河中段景观提升工程是镇江古运河景观带建设的启动工程。中段全长4.9km,规划设计总面积64.52hm²。经过10年的持续建设,恢复了这条河流的活力:(1)提升了城市中心区蓄洪、防涝能力;(2)完善了镇江市“南山北水”的城市开放空间格局和山水城市的特色;(3)构建了城市重要的滨水公共活动空间。被市民评为最受欢迎的十个城市新景观之一;(4)通过对古运河流域的污染整治、生态雨洪管理、生态水岸构建,改善了水环境质量,成为海绵试点城市——镇江市的示范工程;(5)对自然资源类遗产、水利设施类遗产、聚落类遗产等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分类保护和有效利用,为镇江古运河全线,乃至中国古运河遗产的保护与更新积累了经验与方法。


以画入园 · 因画成景 
上海醉白池
景观提升工程设计
2019 英国国家景观奖 (BALI)
醉白池公园的前身为宋代私园“谷阳园”,是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中最古老的园林。本项目基于上海城市景观更新的目标与要求,立足于松江城区公共空间体系化、网络化与精细化提升,在充分保护和传承古典园林自身格局、气脉、韵味的基础上适当开辟公共活动空间,进一步拓展现代游憩功能。设计重视老材料收集整理与再利用,并以明末清初江南文人园“以画入园”的造园手法,再现了故园主“松江画派”代表人物——董其昌、顾大申的艺术精髓,重塑场所精神,追求文化再生。同时,设计结合地形地貌,传承古韵,开辟公共活动空间。结合地势高差,梳理流线,自然渗透内外景观,成功解决了地铁9号线开通带来的大量客流集散等问题。并采用自循环生物净水技术与古典园林理水手法相融合,营造“以水为脉,活水绕园”的生动水景。


 大新最美人工湖  市民休闲水公园 
张家港大新湖公园
规划、建筑、景观设计一体化
2019年度上海市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本项目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大新镇,总规模24hm²。新湖是大新镇最大的人工湖,项目建设对于调节大新镇水系生态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本项目联通纵横水网,打造“核心凝聚”的景观格局 ;设计上融古通今,营造具有水乡底蕴、圈层递进的滨水活力公园,结合岸线构建的弹性生态活力带塑造10 hm²生态景观湖,打造新湖景观名片;秉承低碳与弹性景观理念,营建低成本景观。项目建设完成后,以吉祥文化为主题的休闲公园,通过贯穿健康步道,增设观景塔、风雨廊桥、休闲广场及相关配套设施,满足周边居民多元化的游憩需求。得到业主及周边居民的广泛赞赏,对于完善大新镇游憩体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精修巧理,咫尺山林 
昆山高板桥小游园
建筑景观更新设计
2019年上海市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
高板桥小游园毗邻富春桥、三元桥两大文物,更新设计启动了“南北后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序幕。设计尊重历史、传承文脉,提炼江南造园“水园交融”、“境心合一”的理念;尊重现状,善留其余,精修巧理更新老城区“咫尺山林”;尊重人本,亲和社区,营建市民共享的遗址型小游园。占地约2500㎡。


融古籍今  口袋园林 
昆山北后街微空间
景观更新设计
项目位于昆山市北后街下塘东侧,总面积450 ㎡,场地原为停车场。设计结合当地传统元素,籍古融今,通过廊亭、景墙、山石植物的设计元素,营造与周边建筑和景观相呼应的,具有精致风雅、恬静疏旷的传统园林风格的口袋公园。


太仓名园   弇山佳境 
太仓人民公园
建筑、景观设计一体化
2005年度建设部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
2005年度上海市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2002年受太仓市政府委托,承担公园改扩建规划设计。该设计在南宋海宁禅寺原址上,借鉴太仓历史名园“弇山园”的创作构思而进行。项目力图表现《山海经》中仙家栖息之所“弇州山”奇巧幽静,屋宇错落的理想景观空间。2005年竣工,成为太仓市3A级公园,面积约7333.7㎡。设计重现了江南园林小桥流水、碧波环绕,亭台楼阁,绿树成荫的旖旎风光。该公园现已成为展现太仓古韵的重要旅游景点。



岛蕴古园 山水集锦
溧阳高静园改扩建
建筑、景观设计一体化
2007年中国民族建筑(文物)保护设计创新金奖
2007年上海市优秀勘察设计项目二等奖
提炼综合溧阳城宋代以来已废弃的十余处古园林的意趣精髓,传承中国明清江南古典集锦式山水园之园中园的造园技法,因地制宜,藉山水、建筑和植物造景烘托景观主题,设计形成“八园十六景”的总体景观格局,充分表现场所精神,展示当地传统民族文化特色。与周边城市环境互为因借,达到内外空间和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理念经营传统园林建筑,以保留修缮、改扩建和新建分级处理不同建筑,循环利用废弃古建材料。基地总面积1.56h㎡。


上海交通大学农学院斗姆阁、四面厅
建筑、景观修复设计工程
斗姆阁、四面厅位于上海七宝古镇,始建于宋,改建于明清。2000年由上海交大农生院有关部门邀请进行古建筑修复设及周边园林环境改造设计,使古戏台再现出江南明清建筑的典雅神韵,成为上海高校范围内独居特色的传统文物建筑。该项目设计建设过程中,与园林专业课堂教学相结合,弘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同时,也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次有意义的项目实践。


古迹古意古韵  花香茶香墨香 
张家港香山风景区入口景观提升设计
建筑、景观设计一体化
入口景观改造以打造“客厅”式入口场所为定位,由单一的入口功能走向多元复合;延伸入口轴线,以亭廊、石桥、广场、场为元素,营造具有开闭有序的空间围合和起承转合的空间序列景区入口;以古建、古诗、古迹、花香、茶香、墨香为元素,提炼并彰显香山的“香”“古”文化, 打造文化场景与礼仪需求相结合的空间形式;以传统江南明清建筑形式,设计大气端庄的入口围合建筑、典雅的临水茶室、古朴的纪念馆以及精巧亭廊水榭等,为未来建设功能综合的4A级香山景区规划提供延展空间。基地规模14.3hm²,建筑面积4131 ㎡。


江河交汇  千里繁华 
镇江新河街一条街
保护与发展规划

新河街是镇江古运河东岸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繁荣于清末民初。规划上恢复镇江江河交汇古商市埠的传统形态,形成南街北市、内街外埠的街巷格局;建筑还原五方杂处的历史建筑风貌,以有机更新修旧如故作为基本原则:业态规划复兴新河街往昔繁华,形成集旅游、商业、娱乐、民俗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历史街区。项目规模6.9hm²。


安徽合巢经开区半汤湖(泉文化公园)
 建筑、景观设计一体化 
基地位于半汤国际温泉度假区的核心位置,是巢湖半汤新区重要组成部分和旅游重点发展区域。由于周围是大量的风景资源和度假酒店,因此本案主要服务于周边的居民、以及外来的市民,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可游可憩的功能性生态景点。本次设计拟打造一个全球知名、中国唯一的,温泉与冷温泉结合的开放型生态公园。基地总面积7.1hm²,新建建筑占地面积4184㎡。


上海方塔园西入口大门
改造设计
本项目基地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方塔园是沪上名园。其西入口现有建筑物老旧,且缺乏明显的标示性。本工程拟融合历史文化展示、教育、休闲等功能,营造一组与公园大门组合而成的特色传统建筑——“三公阁”。建筑设计综合考虑基地现状、周边环境、历史文脉等因素,力求在传承名园历史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古今结合,有机更新,使现有西入口面貌焕然一新。建筑占地面积156.3 ㎡ ,总建筑面积376.5 ㎡。




--寺院类--


 娄东古刹  佛音圣境 
太仓同觉寺扩建工程设计
规划、建筑、景观、灯光设计一体化
2008年中国民族建筑事业杰出贡献奖
2009年度上海市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该项目位处江苏省太仓市港口开发区行政文化核心区西南侧,总面积约5hm²,建筑面积8041㎡。同觉寺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后几经翻建。本项目主要包括寺院改扩建和寺前公园新建工程。寺、园、市为一体,“前园后寺、前庙后舍”的独特空间格局;凸现佛教文化主题的同时兼顾城市景观的现代性和生态性要求,在选用传统寺庙建筑与园林技法的基础上进行有机更新。


佛教文化与地域民风的交融 
扬中市佛教文化广场
策划、规划、建筑、景观设计一体化
项目紧临扬中市太平禅寺南侧,总占地面积3.67hm²,总建筑面积4218㎡。依托扬中名寺太平禅寺,规划设计以“人和”为主题,打造彰显太平文化和佛教文化底蕴的具有江南风貌的佛教文化广场,吸引八方宾客,使其成为市民文化休闲活动、佛寺活动、旅游观光休闲的古韵浓郁的功能多元化休闲旅游景点,并带动周边成为扬中地区的特色品牌的旅游招商区。设计将“场”与“市”的功能定位与佛教主题、民俗文化相融合,融合现代技术与材料,以“节能、环保、低碳”为设计理念,打造具有浓厚古韵的综合性休闲旅游景点。


上海洪福禅寺改扩建工程
策划、规划、建筑、景观设计一体化
项目位于上海奉贤区洪庙镇,是上海市颇具有影响的佛教寺庙,总占地面积约2hm²。本次设计包含两部分:一期工程——拟在基地北侧空地扩建藏经楼、生活区、斋堂和塔院等建筑;二期工程——对基地南侧现状建筑进行改建,包括入口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厢房等佛寺主要建筑。遵循寺院原有形制,完善寺院总体功能空间布局,突破传统寺院院落式布局,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利用。采用功能集中的现代建筑布局形式。将传统寺院中生活区、斋堂区、塔院等分散布局的院落空间集中在一栋大空间建筑内,实现最大化利用土地率。扩大地下空间利用,消解地上建筑体量。将藏书、储藏、部分设备等功能引入地下。


上海东海观音寺重建工程
策划、规划、建筑、景观设计一体化
基地位于海湾旅游区金汇塘路。本项目由原有观音寺重建工程和南侧新建慈慧公园两部分组成。基地内原仅留存大雄宝殿一座,然而其部分占地位于规划基地外,且位置与基地南北朝向不符,故拆落地重建。并在寺院内复建文殊殿、普贤殿等重要佛教建筑。项目总占地约3.27hm²,建筑面积约7000㎡。充分考虑寺院发展与土地局限的矛盾,将慈慧公园(社区公园)与寺院相结合,延长寺院轴线感,完善功能及景观环境,打造“前园后寺”的寺院格局。


隐于焦山麓  三性归一处
镇江焦山定慧寺佛学院规划设计
景观+建筑+室内一体化设计
从焦山风光、人文典故、古寺特色中提炼出“灵性”、“人性”、“佛性”三性合一的设计理念;将佛教文化融入整体空间营造,局部附属空间融入隐士文化和士族文化,体现多样性空间;建筑按功能组团布局,因地制宜,力求“隐”于青山,维护“山裹寺”的焦山景区特征;建筑形制和色彩上,与景区现有寺院建筑群呼应,利用青砖墙、灰瓦、木格栅等地方传统元素装点简介明快的新中式建筑;营造规模完整、功能齐全的综合性佛学院。并通过佛教文化展示、体验等途径,使其成为焦山风景区内独具一格的特色旅游景点。总建筑面积约8000㎡。


宜兴东城禅寺佛教文化旅游综合体
概念规划
东城禅寺位于宜兴北部的高塍镇,占地面积约为10hm²。延伸“佛“与”禅“的文化内涵,构建高品质的佛教文化旅游综合体。现有东城禅寺香火旺盛,规划依托寺庙及周边资源,围绕“东城禅寺,水韵佛国“的主题理念,以佛教文化为主体,融入素食休闲,论坛会议和禅修住宿为一体的大型佛教综合体。


沪上名刹  海派丛林
上海法藏讲寺东西厢房
大修工程设计
基地位于上海黄浦区吉安路法藏讲寺。该寺院是20世纪上海建立的唯一的一所弘扬天台宗的佛教道场,为上海著名寺院,曾与玉佛寺、龙华寺、静安寺,并称“上海四大丛林”。本项目主要针对保留的东西厢房,进行落架大修,占地面积约800㎡,总建筑面积约2000㎡。修缮一新的厢房,林立围护于寺院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两侧,与整体建筑风格浑然一体。沿街外立面则与周边石库门建筑风格相呼应,形成中西合璧、独具特色的海派天台宗寺院。



合作设计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上农园林环境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