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8日,申城迎来了今冬的第一场雪,上海亦境在黄浦江东岸滨江景观项目洋泾、中栈地块为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开设了一堂校企合作课程“与风景的对话•景观作品的诞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园林艺术的魅力。

上海亦境景观院副院长战旗、中栈地块主创设计师张明明与上海交大17位2018级新生及李玉红老师相约黄埔江畔洋泾码头,一起走进洋泾、中栈的前世今生。


两位设计师细细讲述浦江历史、码头风貌,从防汛墙景观工程处理、地面铺装材料运用、滨水景观植物配置、工业遗址景观规划等方面为学生们进行了详细介绍,以深入浅出的讲解阐述了如何将这些码头遗址以新的语言、新的诠释,衍生新时代的繁花似锦,展示新的浦江风貌。通过对风景园林设计的独到见解,带领同学们感受了老码头的脱胎换骨。








两个多小时的讲解干货满满,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明确的定位和了解,在现场实践课堂中了解自己本专业学科的意义和作用。





2018新年伊始,浦东滨江公共空间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段22公里全线贯通开放。东岸贯通,是浦东“十三五”期间十大改革创新举措之一,也是兑现“还江于民”承诺的具体实践。


东岸贯通后将全面实现黄浦江东岸的“通、绿、亮”,即全线贯通、有绿道、有亮点;实现黄浦江东岸从工业时代的“锈线”到金融贸易集聚的“金线”,再向开放共享的“彩线”转变;黄浦江东岸也将成为面向国际、富有特色的世界一流滨水空间。

自2015年开始,亦境设计团队参与了22公里黄浦江东岸滨江公共空间洋泾、中栈项目的方案比选直至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历时3年多。目前,除了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三线贯通外,沿线绿地也已相继建成。


--洋泾绿地--

洋泾绿地总面积为46192m2,东临杨浦大桥滨江绿地,西接洋泾港,与东侧杨浦大桥滨江绿地形成一个整体,是目前贯通的22公里滨江公共空间的起点。基地原址为三井煤栈,20 世纪90 年代后改作通用性码头(歇浦路码头)。
设计以“起点扬帆·绿活洋泾”为主题,秉承在森林中运动的理念,以运动、休闲、观景为特色,300m林荫慢跑环串联各个活动节点,形成简洁开放、精致生态的绿地景观。









--中栈绿地--

中栈绿地与北栈绿地隔塘桥轮渡站相连,南接船坞滨江绿地,基地总面积为20683m2。基地原址为“中华中栈码头”(上海港煤炭装卸码头)。
设计以滨江公共空间贯通为目标,塑造东岸塘桥地块的滨江“城市全景阳台”,展现浦江煤炭工业文化记忆;呈现出南看南浦大桥,北观陆家嘴城市天际线,中览董家渡百年建筑风貌的公共空间格局;与北栈、船坞绿地互融共生,形成集聚休闲观光、活动健身、康体养生,感知滨江文化功能的活力绿带。







相关链接:黄浦江东岸22公里贯通开放,洋泾、中栈、耀华3地块初展风姿



上海亦境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知名高校相关院系和专家团队,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共同构筑“产学研用”一体的校企合作平台。2014年开始参与共建的“复合应用型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成功入选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风景园林)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015年获批“首批全国示范性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上海交通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并连续三年为上海交通大学生命与环境大平台新生开设“专业观摩课”。2018年开始,与上海交通大学开展校企合作课程“与风景的对话——景观作品的诞生”,助力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园林专业学生,同时让非园林专业学生全面了解风景园林专业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为学生及早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增加工作经验和就业能力提供有益的指引。

今后,上海亦境将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平台构筑,为各高校的在校及毕业生提供暑期实习、毕业实习、联合研究生培养的机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业能力;进一步参与校企合作特色课程建设,挖掘优质教育项目,打造校企合作创新典范,逐步实现企业、学校共赢的成效。

亦境新闻 │ 与风景的对话——上海亦境与上海交通大学校企合作课程第一讲

发布日期:2018-12-17
2018年12月8日,申城迎来了今冬的第一场雪,上海亦境在黄浦江东岸滨江景观项目洋泾、中栈地块为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开设了一堂校企合作课程“与风景的对话•景观作品的诞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园林艺术的魅力。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