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规模:基地总面积51285平方米
设计时间:2011年
项目进展:已建成
获奖情况:2013上海市优秀工程设计奖二等奖
设计特色:因地制宜,传承古韵、巧辟公共活动空间;“以画入园,因画成景”,尊重场所精神、彰显地域文化;自循环生物净水技术与古典园林理水手法相融合,营造“以水为脉,活水绕园”的生动水景。
醉白池总平面图
1.老材料的收集整理与再利用创新。将改造过程中拆下的砖瓦、石材、卵石等老材料归类整理后,重新组合或与新材料结合,运用于景墙花窗、地面铺装,盆景座台、排水沟等处。老材巧用一方面形成场所归属感、认同感,另一方面减少垃圾、降低成本,体现了生态环保理念。
老材料用于地面铺装
2.以“醉白池”原初的人文理念与园林风格为依据,重塑场所精神,追求文化再生。
■以明末清初江南文人园追求画意的造园手法,再现了明清时期醉白池园主,“松江画派”代表人物——董其昌、顾大申温敦淡荡,秀逸疏朗的画风。在盆景园内以董其昌传世之作“秋兴八景”中的景致意韵,结合各区域盆景主题特色,提炼出盆景园内的“云间八景”(绿杨红蓼、烟树浅痕、溪云过雨、层霜丹翠、秀峦流烟、长亭暮云、幽涧草清、青石横黛),“以画入园,因画成景”,借景来诠释醉白池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层霜丹翠
幽涧草清
秀峦流烟
长亭暮云
■将“以水为脉,活水绕园”作为水系改造布局理念,并融合明末清初文人园简洁朴实的理水手法,通过盆景园中“半亩方塘”营造“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景致,再现了“求理”、“适意”的古韵。园内形成池、泉、溪、渠相联通的内循环,增加古园静态空间的流动性;同时联通园池与城市河道形成外循环,为醉白池提供了“源头活水”,让园内景观水体共同参与到城市水体的循环代谢中。
水体改造后的醉白池活水绕园
■新开辟公共活动空间内的林下硬质铺装场地也成为体现松江地域文化特色的载体。在水杉林“八方式”花街铺地中点缀“华亭鹤影”和“寿”字纹地雕,表达松江九峰三泖之地与“华亭鹤”的历史渊源;香樟林“六合式”花街铺地中融入梅花鹿和“禄”字纹地雕,取意于醉白池内“十鹿九回头”的石碑,表现松江人民、异地游子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3.与现状植物的保护相结合,在遗存核心古园外围,因地制宜地增辟人性化的公共活动场所,拓展林下空间。保留改造范围内所有胸径250px以上的乔木和带基础的大型盆景,并对古树名木进行复壮养护。在香樟林、水杉林下,以花街铺地形成边界富于变化的硬质场地,其透水、透气性为保留乔木的根系继续生长提供了良好生态环境,也为游客提供了舒适宜人的林下健身休闲活动空间。
改造后的水杉林
4.古园增设全覆盖式监控系统,通过景观手段,隐蔽处理摄像头,最大程度保护古园林,保护园内文物。
合作设计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风景园林研究所
“只此扎尕那・幻夜香巴拉”沉浸式演艺街区项目成功签约,扎尕那康养文旅小镇再绽新花!
2025-04-30从“马小白实践”到“全国经验” | 喜报
2025-04-30方寸微景观,生活小确幸 | 妇女节特辑
2025-03-07亦境连续三年上榜上海市民营勘察设计企业20强 | 喜报
2025-02-19是时候踏上泾县旅游公路,来一场探秋之旅!
2024-12-20上海市“美丽街区Citywalk”优选路线上的亦境作品,一起来打卡!
2024-12-04扎尕那旅游小镇藏地养生中心主体竣工 ——农文商旅项目一体化设计成就新地标 | 亦讯
2024-11-15亦境亮相2024上海国际城市与 建筑博览会 | 亦讯
2024-10-31笃行·远航 | 亦境十六周年寄语
2024-08-08亦境2个项目获评苏州市“园林杯”最美口袋公园 | 喜报
2024-06-28